自發功與靈動 卷二 我遇到了自發功 甚麼是自發功? 時間拉到2003年,年底。距離神壇的靈動時期也好幾年了,大概是六年左右。平常我很少去書店買書,有一天心血來潮跑到重慶南路書店逛逛,就在無意之中,我突然瞄到一本書,書名叫做「自發功」,我隨手翻了一翻,嚇了一跳,居然會有這麼一本神奇的書籍,當天同系列的三本書:「自發功」、「氣功養生治病」、「氣功與心靈」,我連夜看完,當看完最後一頁時,我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和震撼。原來我過去的靈動經驗真的不是我個人特異的特質,也不算是我個人的一種神秘經驗,而確確實實是很多人都可以經歷到的自然現象與能力,是可以攤在陽光下去研究討論的。 為什麼我會如此震撼呢?因為靈動原來真的就是一種氣功,而這種氣功就叫做自發功,也算是種普世經驗。 自發功的作者是中央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林孝宗教授,為什麼會有自發功這本書的誕生,林孝宗教授提到: 「1995年春假期間,幾個家庭一起出遊。好友陳志雄一時興起,教我們怎樣練自發功:兩腳自然的站著,眼睛閉著,身體放鬆;當體內起了一股力量要帶動身體時,就隨著內力動,不要加以抗拒。就這樣,居然在幾分鐘之內,就有一股內力湧現,使得身體不由自主的開始前後晃動,然後重複做出向下彎腰、向後甩手的大動作。此時意識還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動作。周圍的說話聲、笑聲也都聽得清清楚楚。大約半小時後,內力的驅動緩和下來,動作自然停止,眼睛自動睜開,感覺好像洗了溫泉一樣的舒爽。 這樣的經驗太奇特了,完全超出一般經驗和知識的範圍之外。雖然心中有很多疑慮,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還是開始每天練功,觀察自發動作會有什麼樣的演變?並探索氣功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發功總序| 林孝宗教授接觸自發功是在1995年,和我接觸到靈動的時間相當接近,到底自發功和靈動有甚麼關係呢? 「我發覺每一次練功時,都會重複前幾天的一些舊動作,並出現新的招式。三個月內,不但陸續出現外丹功、龍遊功、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一百多種功法,還會採氣、排氣、做出種種治病的動作、擺瑜珈姿勢、結各種手印,甚至還能為家人治病,真是太奇妙了!如果練功的時間長(約一至兩小時),體內氣的調整告一段落,就會自動做出收功的種種動作,然後睜開眼睛,轉身離開練功場地。整個練功的過程,似乎是一種內在的本能在主導,自動發揮作用。」 |自發功總序| 是的,我在靈動中所產生與見到的各式各樣的動作,從拍打身體、甩手、點穴治病、收驚、打拳、旋轉、說靈語、寫靈字、唱歌、跳舞、畫符、頂膜禮拜、結手印、瑜珈、靜坐,在林孝宗教授的自發功書中都詳細描述到,也就是說自發功的練功進程和靈動的動作發展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幾乎可看成是一種行為科學;林教授多年來義務指導別人練自發功,從幾千人的動作發展上,做了非常詳細與客觀的觀察,並以驚人的理解力,洞悉這些動作的內涵與方向性。以我個人有過靈動經驗的人來看,我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成就,林教授簡直就是發現了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自然行為現象;如果說「自發功」是一本震古爍金、諾貝爾獎級的鉅著,我個人一點也不以為過。我之前的靈動動作發展到旋轉的階段,也因為林教授的大作,讓我的靈動動作能更清楚的發展下去,另一方面也徹底擺脫了神壇的色彩,整個背景換成了是在一片翠綠的草地上;在這個章節,我會從一個有過靈動經驗的角度去說明自發功對我的影響與我練自發功的心得,基本上如果把環境背景拿掉,也暫時不考慮環境背景對「氣」的影響,我個人認為靈動就是自發功,自發功就是靈動,兩者一模一樣,只是表達的名詞和進入的方式略為不同而已。我們可以在靈動和自發功兩者之間去印證一些原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是不太可能出現二次的。 一般而言,我們不太會因為自己的靈動能力而去鼓吹別人去神壇前靜坐,這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對這個力量的不瞭解,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對神壇的不瞭解,說實在一點,我們會以為這樣的靈動能力某方面是受一些神佛的影響而來的,而不能確定這會不會是自己本能的一種表現。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從氣功著手,除了個人實際練氣功的動作經驗與心得外,再加上更多人的氣功動作的驗證,以及我們對氣的原理的逐漸瞭解與體驗,我們可以有一個更合乎理性、更科學客觀的立場去描述與解釋靈動或自發功的原理。 在邏輯上,我們也將可能往科學裏最原始主觀的玄學色彩更前進透視一步,也就是說,「氣」讓我們對世事運轉的道理有了另一番見解。甚麼是科學裏的玄學色彩呢?比如說,我們知道蘋果掉下來是萬有引力的作用,我們可以去測量、驗證萬有引力的大小與存在,但在萬有引力的本質我們真的知道嗎?為什麼會有萬有引力我們真的知道嗎?萬有引力是甚麼我們真的知道嗎?事實上,我們還是不知道,而這裏面就藏著一種科學邏輯極致裏面的一些個人式的主觀玄學觀點。 有了一種更理性客觀的依據,我們不僅可以從神壇前或許多宗教色彩的靈動動作跳脫出來,我們更可以產生一份信心與責任敢去介紹別人知道這奇妙的經驗與能力,因為這經驗真是太特別了。我們完完全全的可以站在「氣」的角度去看整個靈動的意涵。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 Sep 06 Tue 2011 06:28
自發功與靈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