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7式 迎接快樂新年(轉載)快樂7式 迎接快樂新年(2008年1月1日)<FORM> </FORM> 將軍澳「師奶」世芬(左)與阿珊(右)參加社署東將軍澳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快樂七式」活動,該中心更獲得推動此計劃的大獎。 【明報專訊】「新年快樂」之聲此起彼落。快樂?什麼是快樂?我口袋裏的錢為什麼總比親戚朋友的少?我跟他年紀差不多,又比他早入職,為什麼他升職比我快,現在倒過來是我老闆?相比之下,為什麼我總比別人差?為什麼我總不快樂?快樂,我能找到你嗎?談到快樂,很多人都會引用不丹這個國家作為例子。英國Leicester大學2006年發表了一份「世界快樂地圖」的研究,最快樂的10個國家,大部分都在歐洲,但小國不丹卻佔有一個亮麗的席位——排第8位。不丹是一個很貧窮的國家,人均收入僅1400美元,不及香港的二十分之一,快樂排名卻比美國、英國、中國及日本的排名要高(這4個國家分別排第23、41、82和90位)。至於香港,排第63位,與台灣相同。寧要快樂 不要生產總值台灣的《商業周刊》雜誌,派記者到不丹採訪這個位處喜馬拉雅山脈下的國家,原來30多年前,前任國王旺楚克已提出以「快樂立國」﹕寧要GNH(國民快樂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不要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寧要慢富,也不要發展失衡。那裏沒有LV,沒有人炫耀財富,但人人都說自己很快樂。據不丹官方的調查,97%的國民表示「快樂」。這說明一個人人都知道,但不是人人都認同的道理﹕有錢不一定快樂;相反,快樂也不一定要富有。自命去年在股海撈得一大筆的你,會否因為財富的增長而喜孜孜?還是擔心日後未能低買高賣而憂愁?「金錢對個人幸福非常重要,但汲汲於追求金錢,會帶來高昂的代價,就是損失快樂生活的其他元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人際關係。」這是健康版去年9月3日刊登了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劉麗珍的文章《金錢買不到快樂》所提到的。易怒「師奶」變快樂將軍澳「師奶」世芬與阿珊,未參加「快樂七式」的活動時,常有發脾氣或煩躁的時候。「以前丈夫兒子,我會與老公站在同一陣線指摘兒子不是,自己心情也不好。現在我會把兒子拉在一旁,跟他說﹕『你有沒有氣壞爸爸?若真是你的錯,要跟他說對不起。』這樣的話,自己也少生氣很多。」世芬說。在旁的社署東將軍澳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劉綺珊不忘補充說,活用「快樂七式」的「嘉言善意」與「天倫情話」的原則(見右文),能緩和很多與家人之間的衝突。世芬又與同是「師奶」的阿珊一起經常做義工,實踐「為善最樂」。二人與兒子經常到區內的智障人士與老人中心探訪,有時候在街上遇上,大家還會打招呼。經常笑容掛面的阿珊,經常被人問為什麼常常笑。「我說﹕『我開心囉!』」她笑答﹕「選擇快樂地過生活,不用花錢的。」推廣正面情緒快樂信息香港人有追求GNH的願景嗎?有的。3年前,黃大仙及西貢的「精神健康社區推廣計劃」開展一項名為「快樂人生」的計劃。原本「精神健康社區推廣計劃」可以集中講抑鬱症、焦慮症、自殺、抗逆抗壓等主題,但籌辦者認為,再多講這些議題,總予人灰暗負面的感覺。社會福利署臨心理學家羅澤全則提出,倒不如以近20年發展出來的「正向心理學」為基礎,推廣正面情緒或「快樂」的信息。提出計劃後,原本並非正向心理學專長的羅澤全,開始閱讀與這範疇有關的書籍,並綜合成「快樂七式」﹕1)感謝與讚美——每天記下值得欣慰的事,讓美好的回憶及正面的經驗,把人從不如意的事件中釋放出來。2)健康樂悠悠——多運動,充足睡眠,有助預防及減輕憂愁及焦慮。帶氧運動更是治療輕度抑鬱症的良方。3)敬業樂業——適當的工作能提供生活的目標及使命,從中尋找挑戰和意義,盡展所長。4)嘉言善意——使用正面的語言與人溝通,不說﹕「你最衰就係……」而說﹕「你最大的優點就係……」。5)為善最樂——行善能令腦中分泌提升人們愉快感覺的物質。6)常懷寬厚——放下仇恨或報復之心,讓自己得到釋放。7)天倫情話——就算生活在喧鬧的俗世,能與家人及良朋共聚,享受愉快的時刻,就能讓人堅持生活下去。得到兩個區議會的撥款及私人贊助後,該計劃得以訓練逾500名社工、老師或護士作為「快樂教練」,把所學的「快樂七式」傳達到社區上接近5萬人。 文﹕姜素婷.
- Sep 15 Thu 2011 15:50
快樂7式 迎接快樂新年(轉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